欢迎访问酒泉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 关注: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尽管劳累着 始终坚守着

来源: 作者:李磊 责任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7/3/6 11:42:33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法官是随着法治进程的推进,从行政干部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个职业群体。影视作品中常有法官形象的展现,穿法袍,持法槌,主持公道,维护正义。现实中的法官被大量的案件压弯了腰,被每一份判决锁住了腿,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面对各式各样的社会矛盾,用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捍卫着公平正义。

肩头上勇挑重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给大家带来了财富和物质享受,同时也催生了矛盾和纠纷,用“诉讼爆炸”这个词来形容新形势下法院案件数量的迅猛增长一点也不为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远远超过了现有的司法资源。以肃州区法院为例,近五年案件总量年均增长15.1%,一线法官人均办案高达130件,案多人少矛盾突出。持续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压力,也考验着法官身体的承受力,时常加班加点写判决,节假日外出执行案件,甚至有女法官产、病假期间都坚持在家工作。56岁的李法官因病两次住院治疗仍然坚守工作岗位,34岁的王法官年纪轻轻就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开庭的路上,陶法官刚出生的女儿嗷嗷待哺却被案件拉回了办公室。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为了工作无暇顾及身体健康已经成为法官队伍中的普遍现象,更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法袍下也有委屈。法官是社会中的一个平凡个体,也食人间烟火,也有七情六欲,但职业习惯和处事原则让他们事事保持中立、不懂变通,看起来不近人情,时常被贴标签、戴帽子,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这是一代人对法官职业的质疑,尽管已成为历史,但讽刺性的断语,却成了法院后辈甩不掉的包袱。法官职业保障机制相对滞后,从优待警政策落实不到位,面对当事人的无理取闹甚至是谩骂侮辱,法官敢怒不敢言,更多的时候,审判一线的法官缺乏“安全感”,更不要说职业尊荣。

心灵中期盼关怀。作为年轻法官,虽然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审判经验,但接受了高等法律专业学习和道德素质教育,我们有着对法治信念的无比坚定,我们也有对中国法治建设未来的美好憧憬。但人非圣贤,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关爱、理解、信任和支持,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丰富知识、强健体魄,有了充足的准备、坚实的基础,我们才能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走的稳健有力、步步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