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酒泉法院网,今天是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 关注:
法院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调解:“用心打开心结”

来源:瓜州法院 作者:魏晶晶 责任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3/12/11 8:43:22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法院调解,是指在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协调下,就案件争议的问题进行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从而解决纠纷所进行的一种诉讼活动。调解过程是一个沟通双方之间心理、融洽双方感情的过程,它是法官、当事人和在场人通过交流进行多边心理活动的过程。对于一个经济相对不太发达的县级城市的法院来说,民事纠纷多数是本地区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尤其相当部分地发生在“熟人社会”的纠纷,相对而言,化解这类纠纷更需要法官具有很强的群众工作能力,善于倾听群众意见,分析当事人之间产生纠纷的历史、心理根源,了解当事人产生纠纷的“心结”,用平实直白的语言评判是非,才能从根本上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因此,在整个调解过程中,解开“心结”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打开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心结”?

    做为法官,首先要“用心”,所谓用心,就是在接到一个新案子之后,要用认真的态度对待,详细阅读卷宗,查找案件争议的焦点,掌握整个案件的基本情况,这样有利于在开庭时及时掌握当事人的主要矛盾所在。其次,要有“耐心”,耐心只指是在开庭的过程中,法官要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因为这种倾听就是调解的一把钥匙,在这个过程中,查找矛盾,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有助于法官找到当事人的“心结”所在,然后才能找到打开心结的办法。“耐心”还体现在,有的案件争议比较大,一次调解不一定能调解成功,这就需要法官寻找机会,不耐其烦的多次组织调解,包括庭前、庭审、庭后及判前,抓住一切可以了结纠纷的机会。最后,法官调解要怀着一颗“诚心”,要让当事人感觉你不是在作秀和走过场,而是在真真切切、一心一意地为他们解决问题,正所谓“真诚之心撼人心”,法官带着真切的感情参与调解,可以消除当事人的心理隔阂,从而达到感情上的融合,潜移默化地缩短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赢得当事人的信任,这样有利于与当事人更好的沟通,促使纠纷早日化解。

    在整个案件的调解过程中,当事人自己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纠纷能否解决,主要由原被告双方决定,如果双方当事人坚决不同意调解,法官再怎么调解也是徒劳的。这个时候,法官就需要摸清当事人的思想动态,根据当事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审时度势、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有些案件的被告自始至终都坚持与自己无关,不愿意接受调解。此时,法官首先要向其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其明白,并非与自己无关,只有积极的态度,才能更好的解决矛盾纠纷。让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考虑问题,将心比心,增进理解,激发当事人“宽容心”“互谅心”,让当事人自愿的提出解决的办法,真正打开当事人的心结。

    “心结”不解病上身,“心结”不解终成诉。调解就是解心结,一件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解了当事人的“法结”,又解了当事人的“心结”,更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