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酒泉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 关注: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书香法苑】“悦”读荐书,让我们与书为友(七)

来源:敦煌市法院 作者: 责任编辑:敦煌市法院 发布时间:2023/1/6 9:02:52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精神,营造机关浓郁的书香氛围,以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推动法院文化建设。敦煌市法院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书香法苑】专题栏目,法院干警们荐书品书,围绕政治理论、科学技术、法律专业、历史传记、诗词文学等不同类型选择部分书目向大家推荐,提供一份“敦法人”的读书清单。

 

我们不是只有海量卷宗

也并非只有案牍劳形

我们也有诗和远方

 

一起读好书,让我们来看看本期都有哪些好书推荐,还有哪些读书感悟呢?

 

褚雯婕推荐

《圆圈正义》 罗翔著

内容摘录:

1.唯有真理的光照,才能学会谦卑,走出自我的偏狭,从而自由而不放纵,独立而不狂狷,尽责而不懈怠。

2.真正的自由是做正确事情的自由。

3.法律永远要谦卑地倾听民众的道德诉求。

4.让幸福感持续的唯一方法就是以感恩的心、谦卑的心接受一切成功与失败。

5.顺从良知的呼召,做一个真实的人,无论在顺境和困境都能彰显人性的光辉,克制人性的幽暗,一个行在光明之中的光明之子才是真正的榜样。

6.一个卓越的法大人,并不取决于你的知识、财富、官职,而取决于你是否坚守了良知的底线。

7.你当自卑视己,切勿狂妄自大。

8.我们一生可以不断行走在德行之路,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读书分享:

过法考时在刑法的主观题阶段跟了罗翔老师的课,因为喜欢他在讲课时幽默与严肃并存的授课方式,关注并阅读了罗老师《圆圈正义》这本书。该书于2019年8月出版,2021年11月第42次印刷,共收录罗老师的49篇随笔,从法治本身、榜样、道德谴责、权力、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生命以及永恒与当下来表达“圆圈正义”,说选的题材和术语皆常人能懂,大约是他课上那句话的践行“法律人不能成为精致的技术主义者,而是应该成为一个具有朴素良心的人。”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随笔是《何谓榜样》,在这篇随笔中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真正的榜样不在这台上,它在我们的内心,也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道德良知。良知才是最好的榜样。法律要追求公平和正义,而良知也是公正和正义的尺度。”作为一名基层法官,要始终胸怀公正,心怀良善,不忘初心,坚守“服务人民,司法公正”的信仰,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书中提到我们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这对于认为人这一生最终走向死亡的悲观主义者来说,无疑是另外的角度。我想人这一生所追求的无论什么,都是让自己的心灵找到归属,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幸福感。“法律是灰色的,但是法律之树长青;法律是冰冷的,但法律人是有温度的。”对于法官而言,既要恪守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又要坚守法治的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这样,才能在办理案件时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才能在解开案件“法结”的同时,也解开当事人的“心结”。

我们常说“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与其说这是一种提醒,不如说这是一种精神,一份使命,一份把“每个人都当回事”的责任和使命。做一名有温度的法官,通过每一个案件体现法律的克制和仁慈、善良和宽容,在工作中把坚守良知作为法官的底气,守护好原则和底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勇对困难不退缩,捍卫公平和正义。

 

李生平推荐

《最好的辩护》 艾伦·德肖维茨著

内容摘录:

1.坏人即使有罪,也有接受辩护的权利。

2.程序正义是保证结果正义的基础。

3.律师不是在为“坏人”辩护,而是在为“人”的辩护权辩护。积极辩护不是为了使你自我感受良好或具有道德上的优越感,而是为了帮助当事人以一切合乎道德和法律的手段胜诉。

4.当事人利益优先,也就是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为代理人全力以赴取得胜利。

读书分享:

《最好的辩护》一书是艾伦·德肖维茨记录他代理过的富有争议且影响广泛的十几起案件,书中将案件的故事背景和诉讼过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叙述和描写。通过写艾伦·德肖维茨代理过的许多重大案件,包括辛普森案、泰森案、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克林顿弹劾案和美国总统大选案等著名案件。

阅读这本书后,使我有所感想,书的序言所写的“美国司法游戏可遵循的十三条关键性规则”,从侧面讽刺了美国当时的司法制度,作者所写的案件过程细节也反映他在一个并不公正的环境下依旧努力坚持追求正义,我想,这应该是每个法律人都应该有的精神。

在书的末尾,出现了作者与中国的“梦幻联动”,话题主要集中在“为有罪之人辩护”上。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并且我国《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辩护人的范围、委托辩护时间及辩护告知、法律援助等多重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内容,书中也明确了为有罪之人辩护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为有罪之人辩护”实质上就是在于是犯罪嫌疑人得到应有的对待,也得到应有的惩罚。

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所有的案件都在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很多事情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对与错、是与非,但“不要因为追求不到绝对的善而退向相对主义,我们依然是现实主义有瑕疵的善”。我特别喜欢电视剧《底线》中的一句台词:“审判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去提振善”,“法律不能审判法律之外的事情,但是可以阻止悲剧再次发生”,法律有尺度,也有温度,每一个司法体制都有可能存在顽疾,但法制终究是维护每个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无论在何处,真正的法律人都应该去维护这道防线,为这道防线添砖加瓦。

 

张晓婧推荐

《钝感力》渡边淳一著

 

内容摘录:

    1、在人际关系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钝感力。当受到领导批评,或者朋友之间意见不合,还有恋人或夫妻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不要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郁郁寡欢,而应该以积极开朗、从容淡定的态度对待生活。

    2、钝感力不仅限于精神方面,在身体方面也同样如此,要想不因些许感冒或伤痛就败下阵来,就必须拥有这种能力。

    3、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4、我深深体会到没有比那种多少有些才华,但自尊心过强的家伙,更令人担忧的了。

5、再次,我重新认识到的是,人们能否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才能,也就是说有才能的人并不一定就能成功。

6、在文坛上,非要举出什么事成功的必要条件的话,那就是有益的钝感力。无需赘言,其前提是需要有一定的才华,而能让才华经过磨炼熠熠生辉的,正是坚韧的钝感力。

7、钝感力是一种才能,一种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

8、这位医生及时遭到训斥,也丝毫不受影响。相反,还能使现场的气氛得到缓和,甚至使整个团队的力量凝聚在一起,这不能不说一种十分出色的才能。

读书分享:

    读过这本书以后,我感到钝感力是以下几种力的集合体:面对困难的忍耐力;面对打击的抵抗力;为人处事的情商力;适应各种环境的适应力和面对恶劣环境的生命力;笑看人生的乐观力。

钝感力教会了我们什么呢?一是做一个性格上的“粗人”。钝感力在处世哲学上是中国古代所推崇的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百忍成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外圆内方等优秀品质的现代描述,它从品性上为人们描述了一种更适合生存的人生哲学,希望人们在性格上更具钝感,更具有宽厚、容忍、忍让的品质。二是练就“皮实”的身体。在生活中我们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免疫力,使自己变的更加皮实。三是要有一颗 “大心脏”。从心态上讲,要内心强大、积极乐观,锻造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刘旭萍推荐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 法齐娅·库菲著

 

内容摘录:

1.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人生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

2.要以星星为目标,那样的话,即使掉下来,你还能落在树梢上。

3.忠诚是一门很难学习的课,但是比它更有价值的课真的不多。

4.如果你随波逐流,那你会迷失,会忽略自己的信念。因为责任,爱情常青,因为尊重,爱情永恒。

5.改变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敌人,你们必须学会接受它,视其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与“改变”结为朋友,欢迎它的到来,那么下次它来造访我们的时候,或许就不会对我们那么残忍了。

6.记住,无论环境如何,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值得我们庆祝。

读书分享: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是阿富汗唯一的一位女性国会议长--法齐娅·库菲创作,她自幼生活优越,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却经历了战争、民族争端、宗教变革,在塔利班统治下阿富汗人民遭受着苦难和悲惨,面对不公的待遇和诬陷,女性权利日渐丧失后,她明白崛起、努力、坚持是她的使命,她立誓投身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她要挽救她所热爱的国家和人民。经历一次又一次劫难后,她收获的是勇气和更加坚定的意志。有多少人生活在富足的家庭却一事无成,有多少人被生活和现实打击到一蹶不振,还有多少人在坚持自己的梦想。在“懒惰病毒”侵蚀你一切的时候,我想说:尽管生命充满痛苦和心酸,但每一段悲痛都能让人看见希望的光芒,我们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是希望和信仰,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的生命丰富起来,我们不要死于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