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酒泉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 关注: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三抓三促”见实效】听执行法官跟您说“执行不能”

来源:肃州区人民法院 作者:肃州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肃州区法院 发布时间:2023/5/18 10:00:00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执行难

执行难

人人都说执行难

能执行的都不难

“执行不能”才叫难

且听法官跟你谈

法院为何犯了难

“执行不能”特烦恼

当事人把法院找

误当法院开“白条”

“老赖”怎就找不到

并非法官没动脑

用尽“兵法”来寻找

执行天天往外跑

找完人来把物找

下落不明找不了

账户没钱扣不了

“四查五查”全查了

失信限高也用了

执行手段都试了

无可奈何得终了

“执行不能”别吵闹

法院真的办不到

你若要问怎么好

协助法官线索找

执行难

执行难

劝君莫把法官嫌

执行法官不畏难

合力致胜不等闲

当事人:你们法院骗人,什么基本解决执行难,我的案子都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拿不到钱?你们效率太低了!执行一点都不到位!

当事人:你说什么?财产线索?你在逗我?我一个老百姓哪里知道什么线索,这不应该是你们法院去查的,我管他有没有钱,你们法院判了我赢就要把钱给我!

作为法院执行干警

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内容

好多当事人认为,只要己方胜诉

对方就一定能够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

还有人认为,如果对方不履行

法院就应该“包办到位”

然而,在法院具体的执行实践当中

如果执行法官已经穷尽财产查找手段及强制措施

仍执行不到位的不属于执行难

而属于执行不能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的就是如何正确认识“执行难”和“执行不能”?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误解,既然最高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那是否意味着法院就能够把执行案件都彻底解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里忽略了一类叫做“执行不能”的案件。下面,给大家详细的解释这两个概念。

什么是“执行难”?

执行难:

指判决以后被执行人有财产、有履行能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执行不了的情形,例如被执行人千方百计逃避隐匿财产,导致法院查控困难,或者被执行人下落不明难以找到,或者有关部门不配合,导致执行工作难以顺利展开等等。

什么是“执行不能”?

    执行不能:指法院已最大限度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查控,并对被执行人采取了限制高消费、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措施,逐步限制被执行人活动的空间等措施,案件仍然执行无果。

     举个“栗子”:

    李某在驾驶从赵某处购买的二手电动车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李某受伤。后李某将赵某诉至法院,经审理,判令赵某承担李某理疗费等费用共计3万余元。赵某一直未履行判决书义务,遂李某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依法对赵某进行网络查控,发现名下无可供执行的财产。随后,承办法官到赵某所在居委会了解情况,居委会干部证实,赵某属于低保户,家中有两个孩子,都患有严重疾病,生活非常困难,目前没有经济能力偿还赔偿。申请人在了解赵某的目前困难处境后,对执行法官所做的工作表示理解,并申请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法官说法

     执行不能案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正常的商业风险、社弱势群体的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当事人诉讼程序的瑕疵等。尤其是收入不固定,缺乏偿还能力,被执行人客观上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法院穷尽一切执行手段和措施,也无法执行到位。

     法院在努力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的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理性区分“执行难”与“执行不能”的界限。为了自身的权益,社会公众要增强风险意识,要对债务人资信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风险评估,保障自身财产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