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频发,犯罪呈年轻化趋势,一些未成年人沦为电诈犯罪“工具人”。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反诈防骗意识和能力,更好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10月20日,玉门法院邀请玉门石油中专在校学生走进法庭现场旁听一起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180余名师生送上一堂直观生动的法治课。
随着庄严的法槌声响起,庭审正式开始。公诉机关指控,2023年6月,被告人马某某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下,将个人的银行卡、手机卡、手机邮寄给他人,非法获利900元。该卡用于接收、转移资金共计136万余元,其中本市居民被骗资金24万余元。庭审中,在法官的主持下,公诉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围绕指控的事实,举证、质证和辩论,从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到被告人最后陈述各环节规范有序,气氛庄严肃穆。旁听人员认真聆听了整个庭审过程。法庭依法当庭宣判,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被告人马某某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2500元。
庭审结束后,为强化法治宣传效果,案件承办法官结合本案案情进行了现场普法,向同学们介绍了电信网络诈骗分子惯用的犯罪手段及相关法律规定,同时结合法院办理的青少年涉电诈典型案例让大家更深入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性、反电诈的重要意义等。本案被告人马某某年仅19岁,刚刚走出校园,走上社会,却因蝇头小利沦为了诈骗分子的“工具人”,站在今天的庭审被告席上,被判处刑罚,让人扼腕叹息。最后,法官再次提醒同学们,要通过本案吸取深刻教训,坚持“五不”原则,切莫将身份证、银行卡、微信号等实名证件、实名账号出租、出售、出借,面对诱惑,要擦亮双眼,谨防“落套”“入坑”,远离犯罪,保护自我,遵纪守法,健康成长。
通过此次“零距离”面对面普法教育,同学们聆听了一堂生动反诈法治实践课,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相关法律知识,也有效增强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意识和能力,从源头上筑起防诈反诈防线。
下一步,玉门法院将继续保持对涉电诈犯罪的高压严打有力态势,将以案释法作为工作常态,切实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高密度进行反电诈宣传,以案释法、以案警示,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共筑全民防诈反诈意识。
酒泉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酒泉市肃州区肃北路6号(金领广场东侧、丰安大厦北侧) 邮编:735000
诉讼服务事宜请致电:0937-2679790/2679831或12368诉讼服务热线。
网站及稿件相关事宜请致电:0937-2679838 投稿邮箱:jqzyxcc@163.com
酒泉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