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让群众“会诉讼、好诉讼”,玉门市人民法院以“标准化指引、便捷化服务、高效化解纷”为目标,全力推进“两状”示范文本推广应用,让司法为民的触角延伸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联动+下沉”织密服务网络
“您看这份交通事故纠纷示范文本,事故时间、责任认定、索赔金额都留着空栏,跟填表格似的简单。来,我陪您一项项理,慢慢填。”在玉门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立案窗口干警正耐心指导群众填写要素式起诉状,为打破“群众不知晓、应用有门槛”的困境,玉门法院主动联合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搭建“法院+中心+基层”协同推广机制,在诉讼服务大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等场所,采取“分区摆放、按类入目”的方式将常用示范文本置于“填写台”处,方便群众及时取用、填写,并安排专人提供“一对一”咨询辅导,不少群众反馈“有了模板和指导,写诉状不再犯怵”。为让示范文本进一步走进群众、服务群众,玉门法院组织干警利用各类重要节点深入社区、村镇、企业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把示范文本送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让群众轻松掌握应用方法。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推广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资料2000余份。
“培训+实战”提升专业能力
“要素式文书的关键是提炼争议焦点,比如离婚纠纷要明确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核心问题,这样才能让调解和审判更高效。”为了让示范文本真正成为纠纷化解的“助推器”,玉门法院分层分类组织法官、窗口人员、法官助理等开展专题培训,确保每位干警都能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要素式文书。
培训效果很快在实战中显现。近日,一对夫妻因离婚财产分割产生争议,在窗口人员的指导下,女方通过示范文本详细列明了婚前财产清单、婚后共同房产出资情况、子女抚养费计算依据等关键信息。承办法官拿到文书后,迅速厘清双方核心分歧,仅用两次调解就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数据印证成效,自推广以来,通过要素式文书快速固定证据,民事案件立案审查时间从5天压缩至3天,材料补正率下降10%,离婚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约15%,平均处理周期缩短近三分之一,要素式示范文本正成为纠纷化解的“加速器”。
“智能+便民”升级诉讼体验
“扫描这个二维码,在家自己就能写好起诉状!”在玉门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内,导诉员正引导群众使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甘肃)”小程序填写起诉状。群众只需通过手机扫码,便能一键获取相关内容,真正实现诉状“掌上填”。针对部分群众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情况,玉门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专门设立了“便民窗口”,提供从模板选取、内容填写到材料打印的“一条龙”服务,切实让群众“少跑路、好办事”。
“司法为民服务做‘加法’,而推广‘两状’示范文本要做‘减法’,减的是群众诉讼障碍,加的是司法服务质效。”玉门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勇表示。下一步,玉门法院将持续优化推广模式,不断完善文书模板易用性,用更优质的司法服务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