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人民法院银达人民法庭调解处理了一起涉及数十户农民权益的温棚租用合同纠纷案。
2009年春天,居住嘉峪关市新城乡某村的邓某通过本地一位熟人引荐,与肃州区银达镇黑水沟村部分农户达成温棚租用口头协议,由邓某租用农户温棚进行甜菊育苗,按面积向农户支付温棚租金。但在育苗期间,温棚遭受沙坏,部分幼苗受冻死亡。 因此,邓某按照温棚幼苗的实际收成,向农户支付了租金。对没有收成的温棚,农户则得不到应有的利益。对此,农户在向村、镇组织及法律服务机构申请给予解决未果的情况下,起诉来院,要求邓某按口头约定支付租金。庭审过程中,双方各抒己见,怒目相对,局面一度僵持不下。
面对僵局,银达法庭的法官们沉着应对。在双方无法提供书面合同,无法判断原始约定的情况下,主审法官首先采用分别谈话的方式,向当事人讲明相关法理,使各自能够认清形势,明白利弊。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双方当事人用站在对方的角度,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理解处理问题,以此来消除当事人心里的不满。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双方一致表示愿意作出让步,在友好协商的气氛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为了尽快兑现调解协议,促成双方能在今后继续合作。 银达法庭的法官们专程赶赴邓某家中,向邓某说明来意,提示邓某能够尽快筹措资金向农户发放租金以示诚意。法官的真情,深深打动了邓某之心,邓某当即表示尽快设法筹集资金向农户兑付租金,并尽快起草完善合同后与农户进行商议继续合作问题。
近日,邓某主动来到法庭,将案件款2万余元全部履行,当农户领取租金时,都异口同声地表示愿意与邓某继续合作,法庭内当即洋溢起一股和谐欢快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