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执行人刘某与被执行人张某有石棉交易往来多年。2011年10月6日,被执行人张某借用申请执行人刘某价值80000元的石棉抵顶其他债务,并向申请执行人刘某出具欠条一份。后经申请执行人刘某多次向被执行人张某索要石棉款未果,遂诉至法院,并申请法院保全了被执行人张某所有的楼房。法院审理后判决被执行人张某向申请执行人刘某支付石棉款80000元及案件受理费。案件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张某因病去世,案件中止执行。申请执行人刘某及其妻子多次到政法委、信访部门上访,并要求法院执行保全的楼房。经调查,被执行人张某的儿子一家三口长期在被执行人张某所有的楼房内居住、生活,张某的儿子也有稳定经济来源,随依法将被执行人变更为张某的儿子,并多次督促执行。张某的儿子声称父亲看病有借款、母亲也有病等理由拒绝执行,并对法院将其变更为被执行人提出异议,异议被驳回后又申请上级法院复议。复议期间,两级法院的执行法官分别给申请执行人刘某和被执行人张某的儿子做思想疏导工作,结合案件特殊性,联系情理、法理,苦口婆心,促成和解。终于,双方达成和解执行协议,被执行人张某的儿子也在当日履行完毕,一起“父债子还”案件顺利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