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源、执源、信源“三源共治”,开启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网站首页 » 基层动态

诉源、执源、信源“三源共治”,开启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来源:敦煌市法院 责任编辑:王冬琴
发布时间:2023/11/21 8:41:56 阅读次数:7166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敦煌法院积极探索“三源共治”,有效推进诉源治理工作。

一、“抓前端、治未病”,落实诉讼纠纷源头化解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多元解纷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敦煌法院按照“三进”工作要求,建立多元化解纷机制,强化府院联动,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方式多元化,常态化开展法官进社区、进村组、进网格进行互动调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目前,敦煌法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接各级综治中心10个、对接调解点12个,入驻调解员12名。2023年以来通过“三进”方式化解矛盾纠纷34件。

建立“线上+线下”纠纷解决新模式,形成“诉前调解+行业驻派+司法确认”多元解纷平台有效衔接联动工作机制。多部门入驻法院调解平台,针对交通、医疗、金融等领域纠纷易发点,主动与市公安局、司法局、市妇联、市场监管、金融等部门协调对接,成立行业性调解中心,如金融调解工作室、巾帼调解工作室等,组建驻院调解员队伍,建立调解员信息库,形成矛盾化解合力。据统计,近三年诉前分流各类民商事案件3978件,调解成功2405件,调解成功率达65%左右,平均调解时长不足20天,使法院成诉案件量逐年下降,平均下降幅度15%左右,分流诉前案件约占成诉案件的35%左右。

二、“抓中端、治微病”,推动执行难题源头解决

创新执行立案工作机制,实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促使执行案件简案“快”执,繁案“精”执,特案“专”执。积极探索建立执行立案前端化解机制,督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及时兑现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为督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义务,敦煌法院充分发挥财产保全对执行工作的催化促进作用,构建“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及时、高效、精准办理保全案件,引导当事人主动申请财产保全,助力胜诉权益及时兑现。2023年1至10月,敦煌法院共受理诉前财产保全案件40件,保全到位资金54473149元,其中申请财产保全后调解并履行完毕案件15件,执行到位金额15341944元。保全工作高质高效迅速办结,为案件的执行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常态化开展执行信访“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活动,梳理当前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近90%为执行案件的执行不能等问题,如案件执行时间长、执行到位率低等,立案信访部门结合院领导轮岗坐班信访接待日积极下访和接访,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信访问题及时化解,防止小访变大访、初访变复访。2023年1至10月,已接访200多人次,接收转交办案件22件次,已办结21件次,办结率达95%。

 三、“抓末端、治已病”,实现信访矛盾源头治理

结合“三抓三促”行动与主动创稳工作要求,积极主动攻坚克难,压实信访事项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院领导轮岗坐班信访接待日,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提升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率,一次性化解率达90%以上。2023年以来,院领导共坐班接访120余次,接访群众280余人,获得群众好评。

2019年,敦煌法院创立“司法+保险救助基金”司法救助新模式,在法院办公经费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与保险公司合作投入一定额度资金作为“司法+保险救助基金”,救助因申请人生活特别困难且被执行人无能力、无财产可供执行,而陷入信访、缠访、闹访的执行案件,解决了一批多年难以化解的信访执行案件。2021年至2023年期间,以此基金共计救助24案24人,救助金额174783元。全市信访总量逐年下降,信访化解成功率显著提升,重复访、越级访、缠访、闹访持续减少。

敦煌法院将持续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统筹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扎实开展“三源共治”,构建多元共治格局,从源头上减少诉的形成、案的衍生、访的产生。

 

 


甘肃法院网版权所有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建宁西路1950号
邮编:730070 E-mail:gsgyxcc@163.com

陇ICP备10200000号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