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无证驾驶致伤残 庭前调解促和解

网站首页 » 基层动态

【以案释法】无证驾驶致伤残 庭前调解促和解


来源:肃州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许丽丽
发布时间:2024/4/23 20:03:33 阅读次数:569

    近日,酒泉市肃州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   

    案情回顾:2023年3月31日,被告无证驾驶无号牌二轮电动车沿酒泉市肃州区南大街由北向南行驶,至该道路与文化街十字交叉路口南侧路段时与原告相撞,事故造成电动车驾驶员受伤。事故发生后,原告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四医院治疗,被诊断为右踝部骨折、右胫骨下端横行骨折,住院治疗19天,共花费住院费7832.71元,门诊费114元,挂号费6元。期间被告向原告垫付医疗费2000元。        2023年10月7日,原告委托甘肃科证司法鉴定所对其伤残程度、三期(误工期、营养期、护理期)等进行法医学鉴定。经鉴定,原告因此次交通事故受伤致右侧踝骨骨折后,右踝关节功能丧失50%以上,致残程度被鉴定为十级伤残、误工期为150天,护理期为60天,营养期为90天,二次手术住院期间的误工期为30天,护理期为15天,营养期为15天。本次交通事故经酒泉市公安局肃州分局交通管理大队作出事故认定,原、被告对此次交通事故负同等责任。因原、被告协商赔偿事宜未果,遂诉至法院。

    处理结果:受理该案后,法官认真梳理相关证据,根据甘肃省的赔偿标准,计算出原告的各项合法损失,随后组织双方开展庭前调解工作。法官通过面对面交流,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诉求,充分掌握争议焦点详细释法明理,最终,在法官劝导下,原告曹某愿意就赔偿金额作出让步,被告王某也同意法官调解意见。同时,在履行方式上原告也充分考虑被告的实际履行能力,同意被告于2024年年底前分5期将38000元赔偿款付清。被告毛某也主动表示,一定会按照调解方案积极履行赔偿义务。

    效果及意义:为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肃州区人民法院坚持把非诉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诉前调解的优势,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以调促解、以调促和,把群众的难事当成家事来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甘肃法院网版权所有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建宁西路1950号
邮编:730070 E-mail:gsgyxcc@163.com

陇ICP备10200000号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