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法院:“望闻问切” 为物业纠纷治理开“良方”

网站首页 » 基层动态

敦煌法院:“望闻问切” 为物业纠纷治理开“良方”


来源:敦煌市法院 责任编辑:吕磊
发布时间:2024/10/8 14:36:42 阅读次数:1016

在中国悠久的医学传统中,“望闻问切”被誉为中医诊断的四大基本方法,它们不仅帮助医者洞悉病情,更蕴含了深刻的洞察与细致入微的关怀。而今,当敦煌市法院将这一智慧与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应用于诉源治理的实践中,不难发现,“望闻问切”同样能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策略,助力敦煌市法院探寻出物业纠纷治理的良方。

一、强化多元联动解纷机制、部门协同“望”实况

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积极联合发改委、住建局、市综治中心、基层社区、社会调解组织等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探索解决物业纠纷的方法。通过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等机制,确保纠纷进程步调一致、高效配合。

搭建物业解纷平台。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物业纠纷团队,为业主和物业公司提供便捷的纠纷解决渠道。通过搭建完善“1中心2员3室”(即诉调对接中心、调解员、网格员、特邀人民调解员工作室、综治中心调解室、司法确认联动室)等解纷渠道,实现物业纠纷的一站式解纷。

引入基层力量。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法官、社区调解员等参与物业纠纷调解工作,提高调解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通过定期培训、业务交流等方式,提升基层调解员的专业素养和调解能力。

二、推动源头治理预防工作,入企座谈“闻”心声

深入开展“万名干警联万企”行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与辖区物业公司负责人“面对面”“零距离”进行深入交流,详细询问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企业负责人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认真解答,帮助企业梳理、排查潜在风险点,为企业提供针对性普法。

灵活运用在线服务。利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12368”服务热线等平台,线上对物业公司在进行诉讼活动时遇到的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和指导。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组建普法宣传团队,深入企业一线,巧妙运用“民法典小课堂”等形式,将物业法律法规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给企业,增强业主和物业公司的法律意识。

三、坚持法治引领司法保障,走访调研“问”意见

完善规章制度。通过问需于民、问需于企,积极推动物业纠纷相关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为物业纠纷诉源治理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通过组件专业调委会、制定诉前联合调解机制协议、规范调解程序等方式,确保物业纠纷处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强化司法指引。敦煌市法院在处理物业纠纷案件时,通过诉前调解说理、法律文书阐释、审判结束答疑等工作,明确物业纠纷的法律适用标准和裁判规则;通过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和审判白皮书等方式,引导社会公众和物业公司依法维权、理性诉讼。

落实司法建议。敦煌市法院结合本年度办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实际情况,从提高个案司法建议的针对性和强化类案司法建议的典型性方面入手,及时向物业公司发出司法建议,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进而引导物业公司和业主理性维权,坚持在共建共享共治上推进物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四、创新调解方式优化服务,对症下药“切”难题

推行在线调解。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核心,利用“云端解纷”技术手段,推行在线调解、远程调解等新型调解方式。通过在线平台实现调解申请、证据提交、类案群调等工作,实现调解环节的流程化、电子化、便捷化,提高调解效率。

完善司法确认。敦煌市法院针对类型化纠纷案件探索出“诉前调解+行业驻派+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平等保护业主和物业公司的合法权益,为双方搭建起沟通平台,高效、便捷、低成本化解纠纷,通过“司法确认+调解员督促执行”可以有效保障调解结果的执行效果。

探索物业纠纷示范诉讼。为简便业主和物业公司在诉讼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和挑战,敦煌市法院积极引导当事人使用“要素式诉状”,在大厅张贴文书模板和二维码以便使用。同时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物业纠纷案件作为示范诉讼案件,通过公开审理、现场观摩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物业纠纷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发挥示范诉讼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同类案件的快速化解。

截止2024年6月-9月,敦煌市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共接收物业纠纷549件,其中分流至诉前调解304件,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51件,当场履行209件,诉前调解纠纷平均办理时长8.98天;分流至小额速裁245件,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28件,经调解履行撤诉74件,当场履行129件,案件审理平均时长10天。 


甘肃法院网版权所有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建宁西路1950号
邮编:730070 E-mail:gsgyxcc@163.com

陇ICP备10200000号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