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玉门市人民法院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全面落实《甘肃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足“工业强市”战略定位,将司法服务深度融入现代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大局,以“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的责任担当,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司法保障。
精准施策,构建涉企服务“快车道”
玉门法院针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对买卖合同、金融借款等类案实行“快立、快审、快执”,2025年一季度共受理涉民营企业案件370件,办结275件,平均审理天数19同比缩短60.4%。常态化推行“活封、经营、清偿、重生”四步“放水养鱼”式执行,既保障债权人权益,又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实现“纠纷真化解、企业焕新生”。2025年一季度,共受理涉企执行案件(新收+旧存)225件,结案100件,执行到位金额1421.26万元,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深入“千警联百企”制度,组织干警联系企业10家,开展“法治体检”11次,收集意见建议3条,针对合同订立、知识产权保护等高发性问题,为企业排查风险点27个,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司法良方”。同时,指派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法官助理入驻经济开发区(东镇)综治中心,为企业提供诉前辅导、登记立案、司法确认等服务,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企业降成本、抢时间、抓机遇。今年以来累计化解园区矛盾28起,为企业和职工挽回经济损失超80万元。
创新机制,筑牢产权保护“防火墙”
玉门法院始终秉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构建“法院+工商联+商会”解纷模式,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知识产权诉调对接机制,今年以来通过调解、撤诉方式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0件,调撤率达76.9%。同时,针对金融案件执行难、信息壁垒高等痛点,不断深化“法银直联”模式,以“专项审判+法银协作+多元解纷”新模式,建立金融速裁绿色通道,组建“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新型商事审判团队,努力实现“1+1+1>3”叠加效应,通过提前阅卷、庭前会议等工作,认真研判涉企纠纷的症结所在,加快案件办理进度,尽最大努力通过调解、和解等方式化解涉企纠纷。
深化联动,凝聚护企安商“同心圆”
玉门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营商环境建设格局,持续深化“法院+工商联”“法院+金融行业”诉调对接和多元解纷新模式,通过移动端统一入口,充分发挥劳动监察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商会(协会)、专业调委会等化解涉企纠纷的专业优势,在线上采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诉前调解+绿色通道”模式,为企业提供智能咨询、类案指引、在线评估、视频调解、司法确认、登记立案等一网通调服务,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一屏调解”。今年以来,通过调解、撤诉等方式审结涉企纠纷案件224件,调撤率达81.5%,有效降低了商业纠纷解决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