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文艺】又见沙拐枣花开

网站首页 » 基层动态

【法院文艺】又见沙拐枣花开


来源:敦煌市法院 责任编辑:段建军
发布时间:2025/5/19 9:24:29 阅读次数:173

眼前连绵起伏的鸣沙山,苍凉荒芜,似乎没有一点生机。然而,在这看似死寂的黄沙中,却有一抹倔强的色彩,那便是沙拐枣。五月份正是沙拐枣开花的时节。

爬过两座沙山,站在刀刃般的山脊上,向下一望,映入眼帘的是缓坡和山脚下稀稀疏疏的小灌木,虽然轮廓朦胧,但在蓝天、黄沙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因为是又一次的故地重游,我心里清楚,那就是沙拐枣。

如同见老朋友一样,我急切地跑到半山腰,走近沙拐枣,仔细端详着。一场生命的奇迹正在悄然上演,苍翠的枝条上疏密不均地开满了绚丽的花朵,显得那样小巧玲珑、生机勃勃,有的争相绽开,有的含苞待放。再仔细一看,花瓣的颜色不尽相同,这一树是淡红色,那一树是白色,花瓣中间吐露着水红的花蕊。更为奇特的是,竟然看不到一片叶子,灰白色的老枝枝节七拐八折,呈现出美丽的曲线,而新枝则是翠绿茂盛,小小的花朵点缀在苍翠间,在习习微风里摇曳着,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如同六、七年前的不期而遇一样,见到沙拐枣花开,内心依然是欣喜和震撼的。植物在沙山上存活实属不易,而能开出如此缤纷的花朵,就更让人惊叹了。要知道,这里一年到头下不了几场雨雪,年降水量仅几十毫米,蒸发量却高达二三千毫米,再加上严寒酷暑和风沙肆虐,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活着本身已经很精彩,还能倔强地开出惊艳的花朵,这是怎样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奇迹啊!这视觉的冲击让我陶醉其中,惊讶之余,内心油然而生一缕由衷的敬意。

沙拐枣是一种古老的孑遗物种,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它将适者生存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多少脱胎换骨的蜕变。沙拐枣的老枝光滑,呈灰白色,可以反射阳光照射、减少水分蒸腾;它的叶子早已退化,缩小成托叶状包裹在枝条的节间,主要靠新枝进行光合作用,减少了水分的散失;它的根系非常发达,主根深入到3米以下,水平侧根可以蔓延二三十米,在适宜的条件下生成不定根、不定芽,繁殖形成新的植株。正因为这些独特的生态适应性,它在极端严酷的环境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张力,以昂扬的姿态守望着荒漠,成为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

其实,靓丽的不仅仅是盛开的沙拐枣花,它的果实同样让人赞叹不已。沙拐枣开花一个月以后形成果实,也是那年6月,我见到了它绚烂的果实。远远望去,树上就像挂满了一串串鲜艳的灯笼,这一片红的,那一片黄的。近处一看,近乎圆形的果实长着细密、木质化的“刺”,像一个个镂空的小刺球,摸上去有点硬,中间是枣核状的果核。

你可能很难想象,这种果实有着怎样奇特的自我保护和传播繁殖方式。果实落到地上,因为有刺球的支撑,能避免沙地表面高温的炙烤,同时防止鸟兽采食,完好地保护了里面的种子。当果实成熟脱落时,一场奇妙的迁徙便开启了,大风裹挟着的小刺球,在沙漠里不停地翻滚,然后随遇而安地被风沙掩埋,等到适宜的季节,经过一场大雨的浸泡,蛰伏的种子开始萌芽、生长。由于受野外环境的限制,种子往往很难破沙而出和存活,但是,一旦存活下来,就可能孕育成一片种群。

夕阳的余晖洒在沙拐枣树上,朵朵小花洒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迎风招展着,仿佛在述说着自己对逆境的不屈,用自己的绽放诠释着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带给我们无限的勇气和力量。是啊,沙拐枣的这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不正是需要我们学习并保持的一种精神追求?在各种挑战和困境面前,我们要像沙拐枣一样,不畏惧,不抱怨,顽强地坚守和探寻下去,努力绽放出自己绚丽的花朵! 

甘肃法院网版权所有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建宁西路1950号
邮编:730070 E-mail:gsgyxcc@163.com

陇ICP备10200000号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