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年好友因3万元欠款对簿公堂,当法律文书遭遇执行困境,玉门市法院执行局用“以衣抵债”的方式,让冰冷的法律条文化作修复情谊的纽带,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交融。
申请人马某经营着一家服装店,被执行人高某与他本是相识十余年的好友。2018年至2024年间,高某多次在马某店内赊购衣物,累计欠下8万元货款。起初碍于情面,马某并未频繁催款,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笔欠款逐渐成为横亘在两人之间的鸿沟。多次催讨无果后,昔日把酒言欢的好友最终走向法庭。经法院调解,双方虽达成还款协议,但高某因持续的经济困难,始终未能履行约定,马某无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没有简单采取强硬的执行措施,而是深入了解被执行人高某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高某经济困难,执行团队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从法律规定谈到人情世故,从现实困境讲到未来规划。经过反复沟通,最终,双方决定采用以高某从马某处赊购的未穿新衣抵债的方式,抵顶3万元欠款,剩余5万元案件款则达成分期履行的还款协议。
这一“以衣抵债”执行实践,是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生动缩影,既保障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为被执行人预留了生存发展空间,更让破碎的友情得以修复,为双方创造了共赢的局面,让冰冷的法律执行充满了温情。下一步,玉门市法院将继续秉持“如我在执”的理念,创新执行工作机制,探索更多人性化执行方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更强司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