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区,一座座戈壁日光温棚拨起而地,蔬菜瓜果,争香斗艳,飘香万里;走进养殖园区,万只牛羊,膘肥体壮,成群撒欢;走进工业园区,车来车往,上百类种子产品源源不断运往大江南北。这是总寨镇日益发展的园区产业带来的丰收景象。
近年来,园区入驻企业、合作社和种植户达到了300余家(户)。面对庞大的产业园区发展体系,总寨法庭围绕园区产业特色,在辖区“三大园区”设立诉讼服务站和巡回审判点,探索“园区+诉讼服务”新模式,园区建在哪里,法庭就搬到哪里,产业发展进行到哪里,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把“公正司法”之音一锤定在为园区发展的大方向上,如今,这个远近闻名的“园区法庭”己经成为总寨镇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2022年5月20日,当总寨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周边50余农户与该园区某合作社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的时候,在场的人们都舒了一口气,纷纷竖起了大拇指,长达5年的纠纷在法庭主持下一朝化解,“园区法庭”更是得到了众多农户的肯定,纷纷表示“园区法庭真是我们的主心骨”。
2014年,园区周边农户根据当时“一县一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要求,以不等金额向该合作社入股,双方对红利及股金退还等事宜均作了约定。自2017年起,该合作社未按照约定进行分红和办理退股事宜,引发众多农户不满。农户多次前往园区讨要,严重影响产业园区正常的生产经营,双方矛盾尖锐,对立情绪较大,辖区政府及园区管委会多次调解无效后,建议农户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希望法庭能够参与化解该纠纷。获悉后,法庭提前了解该纠纷的症结所在,当即在园区内组织调解,让双方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并对双方的疑惑从法律角度给予解答,及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逐步消除了双方对立情绪,最终,合作社也理解了农户“等米下锅”的焦急状态,农户也对合作社一时的资金周转困难给予了理解,通过一天的反复调处,双方最终达成了付款协议。
总寨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多是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极易因纠纷而耽误农时,影响一年收益。因此,法庭对该类纠纷注重一个“快”字,建立“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审判工作机制,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对该类型纠纷不推不拖,始终坚持“快调解、马上办”。
一是开辟“绿色通道”。对该类纠纷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从立案、送达、到执行等各环节开辟“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随时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哪个环节需要法律帮助,法律帮助就更近在哪里。
二是完善“多元纠纷”。法庭推行“人民调解+诉前联调+司法确认+开庭审理”纠纷多元化解模式,选聘辖区内离职的有威信、有经验、擅调解的老支书(主任),担任法庭特邀调解员,成立“老支书调解团队”,充分发挥“老支书调解团队”根植基层,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及时快速化矛盾纠纷,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及时进行司法确认,对调解不成的案件,由法庭直接开庭裁定,不仅维护了司法公正,也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三是力求办案效果。根据涉农案件生产时间紧迫的特点,在办理时间安排上充分考虑农业生产实际,选择中午、晚上或假日进行办理,加大“假日法庭”“巡回审判”力度,尽快排除生产经营中的纠纷,不误农时,不影响农业生产,严防赢了官司,撂荒土地的现象发生。
“我是不是去年还给你供应了饲料?”“供应了好几年,但货款早就给你支付完毕了!”。这是今年初,伊某与刘某因饲料货款纠纷,各执一词来到法庭,要求法庭“评理”的一幕。类似的场景在“园区法庭”几乎天天发生。
肃州区标准化养殖园区从成立之初的几十家养殖户,发展到现在园区内有养殖户、合作社、饲料经销商等百余家市场经营主体,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园区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但是由于养殖户们普遍存在法律知识欠缺、管理松散等问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也成为制约养殖户们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困惑。
为助力养殖业将康发展,“园区法庭”注重从三个方面引导养殖户规范经营,帮助一百余名养殖户、饲料经销商树立风险意识,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针对园区养殖户等市场主体不规范的记货方式和交易习惯,总寨法庭常态化开展“送法进园区”活动,不定期走访调研商户和养殖户,了解其法治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普法方案,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一对一”“面对面”为他们答疑解惑,引导其注重保存销售单、送货单、通话记录等相关证据,并建议养殖户在签订合同、交易过程中及时进行对账,避免日后维权困难,增强商户们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针对双方当事人主动前来要求“评理”的纠纷,法庭坚持将非诉机制挺在前面,抓住矛盾初发便于化解的有利时机,第一时间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在处理伊某与刘某因饲料货款引发的纠纷中,接待法官详细了解事情始末后,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背对背”沟通,耐心释法说理,在诉前妥善化解了该纠纷。一方面提醒刘某要诚信守法经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详细告知了伊某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提醒其增强证据意识,注意证据保存。今年以来,“园区法庭”成功调处涉养殖纠纷43起,其中诉前调解31起,有效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
针对养殖园区存在的某些用工不规范的问题,及时提醒企业及员工签订合法用工协议,注意自我安全防范,鼓励企业及员工购买雇主责任险和意外伤害保险,降低用工风险。在办理的牛某与某养殖场提供劳务受害责任纠纷案件中,因前期法庭邀请该养殖场旁听过类似案件的审理,并建议各雇主积极购买雇主责任险和意外伤害保险,该养殖场负责人听取了法庭建议,回去后第一时间为全部雇员购买了雇主责任险和意外伤害险,最终该案件经法庭主持调解由承保的保险公司赔偿牛某损失共计20余万元,即降低了雇主的雇佣风险,又能够第一时间让受害者得到救助,有助于构建和谐的雇佣关系。
今年以来,“园区法庭”办理的涉工业园区企业诉讼案件、诉前确认案件和参与调处的矛盾纠纷数量较往年下降40%,这一切得益于法庭主动普法服务的结果。前些年,随着各大企业的入驻,各类矛盾纠纷逐年增多,案件类型也有单一的合同类转变为合同、劳务、侵权各类型纠纷,法庭每年办理的涉工业园区企业纠纷近百件,法庭疲于应对,园区企业仍不满意。
思路一变天地宽。“园区法庭”转变诉讼服务理念,转换服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以“精准普法、按需送法”为抓手,为园区企业提供订单式、针对性地普法服务,不仅注重案件审理的公平公正,更注重服务企业长远发展,着力从源头上降低园区企业涉案数量,为园区企业提供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园区企业涉金融案件多发频发怎么办?“园区法庭”积极推行“法庭+金融”办理模式,坚持诉调对接化解金融纠纷,助力园区小微企业走出困境。今年5月,在收到某银行要求总寨工业园区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偿还到期借款200余万元的起诉材料后,“园区法庭”第一时间了解该公司经营状况,在了解到该公司因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订单数量减少,资金回笼困难的情况后,经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案件随即转入“园区法庭”诉讼服务站,当天就有法庭特邀调解组进行调处。在调解过程中,调解组从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维护银行债权利益、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角度出发,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向该公司代表释明不及时还款将造成的严重法律后果以及对公司发展的不利影响,同时请银行负责人充分考虑该公司的实际困难,给出该公司还款的弹性空间,并根据实际情况拟出调解方案。经过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搁置争议,达成了调解意愿。法庭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申请,第一时间对协议内容进行了司法确认。该案件仅是“园区法庭”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化解纠纷的一个缩影,既解除了当事人的烦恼,而且快捷免费,不但使小微企业从金融纠纷的泥潭中解脱出来,而且免去了大额诉讼费用的负担,给了小微企业再出发的机会,是金融纠纷调解服务为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今年以来,“园区法庭”诉前调解组累计调解金融纠纷案件93件,成功调解64起,涉案金额1500余万元。
园区企业劳务纠纷数量居高不下怎么办?“园区法庭”梳理发现,法治意识淡薄、工程转包现象严重,以及维权成本高是劳务纠纷多发的主要原因,为此,法庭一是通过发放普法资料、以案释法、举办法制讲座、集中咨询等多种途径和形式,针对用工企业和劳动者双向宣传有关法律规定,提供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二是加大诉讼调解力度,将调解工作贯穿劳务纠纷案件审理的全过程,敦促用人单位主动兑现工资;三是加强与劳动监察部门的联动,建立长效联络机制,畅通劳务纠纷解决流程,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帮助企业构建和谐用工关系,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今年以来,“园区法庭”办理的20余起劳务纠纷案件,全部调解结案并且当庭履行,劳务纠纷多发频发的势头得以扭转。
园区企业合同签约困难怎么办?“园区法庭”印发合同签约指南,提示企业注重“两审查两固定”,即:缔约前审查对方信誉情况、经营状况和资质,缔约时审查合同约定是否详实、内容是否存在歧义,合同变更时要通过书面形式加以固定,合同履行时要紧盯履行情况,固定(保存)合同履行与否以及是否全面、及时履行的证据。从以上四个方面预防和减少纠纷发生,让企业回归正道,安心生产经营。
酒泉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酒泉市肃州区肃北路6号(金领广场东侧、丰安大厦北侧) 邮编:735000
诉讼服务事宜请致电:0937-2679790/2679831或12368诉讼服务热线。
网站及稿件相关事宜请致电:0937-2679838 投稿邮箱:jqzyxcc@163.com
酒泉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