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酒泉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5月25日 星期日
  • 关注: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阿克塞县人民法院:赋能乡村振兴 让牧民诉讼无忧

来源: 作者:阿吾利古丽 责任编辑:阿克塞县法院 发布时间:2023/3/28 16:12:36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3月的阿克塞正值三春生产时节,在草原深处喜接春羔图景里,孕育着牧民增收致富的喜悦和希望,同样也夹杂着一丝愁容。

“今年降雨量少、草场干旱严重、人畜饮水难,有些牧民提前进入了接羔草场。为了顺利接羔,牧民得转场搬迁,还得准备钱购买草料、饲料,很多牧民借钱给别人要不回来,或者去年卖的羊肉钱没要回来,牧民想去法院又没有时间。”村干部一遍清理河道淤泥,一边叹气道。

今年以来,阿克塞县人民法院受理各类审判执行案件90件,其中涉及牧民的纠纷案件就有26件,占28.9%。对此,院党组高度重视,主动参与矛盾纠纷的协调、化解,开展巡回办案,让法官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实做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贴心的法律服务,让司法更“接地气”。

“一定要送到张某本人手里!”

海拔3千多米的哈尔腾草原,低沉的云海压住巍峨的青山,山头的积雪还未融化,警车兜兜转转一上午只看到一个牧民赶着一群羊,法官赶紧上前打听雇工张某的情况,却一无所获。

张某是瓜州人,2020年来就一直在阿克塞县给李某放牧。张某的雇主李某透露,张某日常生活非常节俭,工资全部交给姑姑在瓜州县买了套房子让父亲居住。今年年初,张某的父亲意外去世,唯一的房产让不之情的张弟打起了主意,主张平分房产。案件诉至法院后,法官认为张某本人出庭应诉说明情况对案件结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张某放牧的山区没有信号,雇主李某最近也是忙于接羔,在牧区和城里往返,

这才有了法官前后两次上山寻找张某的经历。

天色渐晚,远处的山顶似乎又有一场风雪将至。法官尝试用卫星电话联系张某和他的雇工李某。张某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幸运的是李某接通了电话,称正好在赶往草场的路上,今晚可以见到张某。但草场还在远处山沟里,可以在半路的检查站和法官见面沟通。见到李某后,法官细心地交代每一个细节,反复强调李某要将法律文书“一定要送到张某本人手里!”两天后,张某来到法院,对法官连声道谢......

“你点点钱,看看对不对!”

“今年,我准备了200捆草、8吨苞谷,都是熟人,今年就赊账给我了。我今年接羔的母羊200只左右,4号到现在接了37只羊羔。”牧民吴某跟法官聊着接羔的情况,看到法官从口袋掏出2万元现金让自己点点的时候,吴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在2022年9月—12月期间,何某从吴某处共购买4万元的羊肉,同年12月给吴某给付2万元后,何某承诺一个月后支付剩余2万元。可眼看到了该准备接羔物资的时候,何某却怎么也联系不到了,吴某急匆匆向法院提交案件材料,向法官说明情况后,就赶去草场忙接羔了。本以为这钱要回来还得一段时间,没想到不到一周时间,法官却把钱送到自己手里,吴某感动到不知所措连连说道,“我卖的羊肉都是保质保量的,绝不缺斤少两。饲养的就是饲养的、放养的就是放养的,我绝不骗人。以后我还会这样,不能辜负了法官这份心意”。

“来都来了,就好好宣传宣传,不能让牧民再被骗了!”

今年3月,阿克塞县人民法院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百名干部下基层、联系服务保三春”的工作举措,安排2名干警深入牧业一线,和牧民一道开展接羔育幼、畜圈清理、生产帮扶、法治宣传等工作,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提前发现、提前预防、提前化解”的工作方针,营造人人学法、懂法、用法的社会环境。

在与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法院干警发现现在很多牧民都被雇工“骗了”。雇工上岗前都要求预支工资,拿到钱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没有身份信息、不知道住所地、留下的电话号码始终无法联系,只留下人财两空的牧民束手无策,然而这样的情况还不止一两起。了解到情况的帮扶干警,开办了羊房子里的“法治小课堂”。

忙碌了一天的牧民们,搀着酥油喝下两碗奶茶后,舒展着身子,仔细听“法官老师”讲课。在“法官老师”针对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讲完诉讼风险、诉讼案件流程、诉讼费用交纳、立案联系电话等内容后,牧民们争先恐后地发问,“不会写诉状怎么办?”“强制执行还得再去法院申请吗?”“我有微信转账记录算不算证据?”

“法官老师”耐心地回答牧民提出的问题,在反复确认“同学们”都听懂以后,才放心地“下课”。

跨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此次巡回办案在接羔草场断“家长里短”、理“鸡毛蒜皮”,在尘土飞扬的羊圈讲情理、止纷争、稳情绪,共保障牧民合法权益10.21万元,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