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酒泉法院网,今天是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 关注:
基层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法院文艺】以淡泊之心对待利欲

来源:敦煌市法院 作者:段建军 责任编辑:敦煌市法院 发布时间:2024/12/25 16:20:54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句出自明代洪应明编著的《菜根谭》的一幅联语,以诗意化的语句,给我们展示了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道出了人们对事对物应有的豁达坦然的态度,对名对利应有的淡泊自然的心境。

大千世界,充溢着形形色色的诱惑,权欲、钱欲、色欲,各种各样的欲望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在这些炫人耳目的诱惑面前,尤其是在名利面前,作为一名人民公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淡泊名利就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心境。

在贪婪意念的驱使下,个别国家工作人员往往利欲熏心,迷失心智,心无戒惧,做出种种公权私用的勾当,以致于沦落到身败名裂的地步。这些贪腐分子,在受到正义的审判时方才悔恨:本来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清清白白地当官,但由于自身价值观、名利观出现扭曲,贪欲膨胀,腐化堕落,最终落得个身陷囹圄的可悲下场。如果我们能以淡泊的心态对待名、权、利,就可以把各种干扰和诱惑抵挡在心灵之外,污浊的思想就没有了滋生蔓延的土壤,人生的价值取向也就不会迷失方向。

淡泊名利,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非易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实,名利本身并没有错,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也不可能成为没有名利思想的超人,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对待公与私,具体来说,就是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不要让权力成为损害公利、谋取私利的工具。只有端正个人价值追求,保持本色不变,强化奉献精神,守住纪律红线,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看重一些,把个人名利得失看轻一些,不追名逐利,不患得患失,才能面对利益取舍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以淡泊之心控制好自己的利欲。

淡泊其实并不是不思进取的“躺平”,也不是超凡脱俗的“放下”,而是一种寻常对待的“简单”。当你用一种平常心看待现实世界时,你就会发现,本色的、简单的东西才是最真、最美的。淡泊拒绝浮躁,拒绝包装,用简单质朴的心,踏踏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淡泊使人明智,使人清醒,让人保持本来面目,并且始终彰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贿请之礼不收,可以保持清白与从容;犯禁之宴不赴,可以获得清静与超脱。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为灯红酒绿所动,不为花花世界所迷。此种心境,即是战胜自我的最佳心态。